(15727期)缠论教学直播录屏,行情分析答疑解惑,实操机会提示讲解(更新8月)

s3m3wpcaknk.jpg

缠论基础回顾

  • 核心思想:缠论的核心是 “走势终完美”,即任何级别的市场走势都能分解为上涨、下跌和盘整三种基本形态,且必然会结束并转化为其他形态。
  • 关键概念
    • 分型:K 线形态最小单位,有顶分型和底分型,用于确定价格转折点。比如,连续几根 K 线中,中间一根 K 线的高点最高,其左右两边 K 线高点都低于它,且低点也低于它,这就是顶分型;反之则是底分型。
    • :由分型连接而成,要求 K 线间有明确趋势方向,至少由一顶一底两个分型构成,且顶底分型之间至少有一根 K 线。
    • 线段:由多根笔组成,代表更大级别的走势单元,线段的起始和终止点是分型,其在走势中变化更稳定。
    • 中枢:由至少三段次级别走势重叠形成,是价格震荡区域,代表买卖双方的争夺。如在某一价格区间内,多空双方反复较量,形成了一个价格波动相对集中的区域,这就是中枢。

8 月行情缠论分析

  • 大盘走势分析:以 8 月的上证指数为例,从日线级别看,在月初某段时间形成了一个中枢结构,之后出现了一段离开中枢的上涨走势。通过观察 MACD 指标,发现其红柱在上涨过程中逐渐缩短,这可能是一个短期背驰的信号,预示着上涨力度在减弱。结合缠论的区间套方法,在 5 分钟级别和 1 分钟级别上进一步观察,发现小级别上也出现了背驰的迹象,这就更加确定了短期上涨走势可能面临调整。
  • 板块走势分析:以新能源板块为例,在 8 月中旬,该板块指数在周线级别上处于一个下跌走势中,但在日线级别上,出现了底分型的迹象,且成交量有所放大。这时候不能简单认为下跌趋势就结束了,而是要进一步观察后续是否能形成笔和线段的反转,以及是否能形成有效的中枢来确认趋势的转变。同时结合 MACD 指标,看绿柱是否开始缩短,以辅助判断背驰情况。

答疑解惑精选

  • 问题:如何判断分型的有效性?
    • 回答:首先要看分型的 K 线形态是否标准,其次要看分型所处的位置和成交量等情况。如果在一个明显的趋势中出现的分型,且成交量在分型形成时有所配合,比如顶分型形成时成交量放大,说明多方力量在该位置有较大释放,那么这个分型的有效性就相对较高。同时,可以结合次级别走势来进一步确认分型的有效性,若在次级别上也有相应的背驰等信号,那就更能确认分型的作用。
  • 问题:背驰在实际操作中怎么把握?
    • 回答:背驰是缠论中判断买卖点的重要依据。以 MACD 辅助判断背驰为例,当价格创新高但 MACD 红柱面积比前一段上涨的红柱面积小,或者价格创新低但 MACD 绿柱面积比前一段下跌的绿柱面积小,这就是背驰的表现。在操作中,一旦发现背驰信号,要结合走势的级别来决定操作策略。如果是大级别如日线级别的背驰,那么可能意味着一个较大级别的调整或反转即将到来,操作上可以考虑减仓或离场;如果是小级别如 1 分钟、5 分钟级别的背驰,可能只是短期的波动,可根据自己的操作风格和仓位情况,决定是否进行高抛低吸等操作。

实操机会提示

  • 买入机会:在 8 月的行情中,对于一些符合缠论选股标准的股票,比如某只股票在日线级别上出现了底分型,且底分型的低点正好在前期一个重要的支撑位附近,同时 MACD 指标在该位置也出现了底背离的情况。这时候可以将其列入观察范围,当底分型之后出现了一根阳线,且这根阳线的收盘价突破了底分型的高点,形成了一个有效的 “底分型 + 阳线” 组合,这就是一个初步的买入信号。若在次级别如 30 分钟级别或 15 分钟级别上也能找到相应的买点确认信号,如出现了第二类买点,那么这个买入机会的可靠性就更高。
  • 卖出机会:当股票在日线级别上形成顶分型,且顶分型的高点与前期的一个阻力位重合,同时 MACD 指标红柱开始缩短,显示上涨力度减弱。此时,如果后续 K 线跌破顶分型的低点,形成了 “顶分型 + 阴线” 的组合,这就是一个卖出信号。特别是当这个顶分型出现在一段较长时间的上涨趋势之后,更要警惕趋势的反转,及时卖出股票以保住利润或避免损失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